第五十章 节度使(1/1)
这点子其实并不是从史书上看来的,而是金琳高中上历史课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北宋时顺便讲的,历史老师也许是个北宋迷,所以对北宋的经济达程度推崇备至,课堂上就顺便给学生们讲了一下北宋时期的经济,其中就有票盐法与熙丰法。可见,一个具有散思维教学习惯的老师,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能起到多么有益的作用啊。
票盐法是朝廷对盐这个产业的一种控制手段,简单说来,就是商人在官员处购买盐钞,从而获得相应数量的食盐买卖权。这是仁宗时期的政策,节约了官卖食盐的种种成本,避免了由于官员舞弊造成的各项亏空,既简单又快捷,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。
以上两种关于资源利用的制度,都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而成的,因为其形式简单,步骤最少,而避免了许多容易出现漏洞的中间环节,减少了贪污舞弊的生率,为国家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。这些制度都是北宋中期形成的,但是因为北宋前期的历史被扭曲了,所以这些本该出现的制度并没有出现。
一个一千多年后穿越过来的现代人,偷用了古人的智慧结晶,提点小建议,妄图振兴一下大宋,结果才刚说出来,就被一个货真价实的古人给枪毙了,这叫金琳怎么想得通。“为什么?”如果不是怕吓到汪静书与舒同,她至少想问二十次“为什么”,因为只有这样才足以表示出她的不满于疑惑。
节度使一职通常是由五代十国后期降了大宋的国主们的后代担任,其职权就跟诸侯有些类似了,拥有独立的兵权与政权,只每年上朝一次,缴纳朝廷定制的课税。前几年就有不少的节度使,报了天灾,分文未缴,所以才会导致最近国库不够充盈。历代的皇帝们都以取缔节度使为目标,却每一代都以失败而告终。不过,虽然没能最终取缔节度使一职,但是历代的皇帝们都为此而付出了努力,并也取得了一些微末的成绩。比如通过赐婚、征兵、征税等这些方式,淡化节度使的血统,削弱他们的兵权以及地方财政实力等。
汪静书见金琳精神有些萎靡了,安慰道:“贤弟也不要沮丧,这法子虽然当下也许用不了,但是法子是好的,家父完全可以把这法子报上去,如果皇上觉得行不通,那也算十天内完成了任务,这样,皇上也不能罚家父的俸禄了吧?”
金琳于是把票盐法与熙丰法详细地给汪静书讲了一遍,汪静书的眼睛越听越亮,嘴角笑容的幅度越来越大,待金琳说完后,汪静书放下酒杯,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,赞道:“贤弟,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?太好了,为兄可以保证,皇上听了肯定心动,也许会促使皇上下决心取缔节度使也说不定!”
汪静书沉默了一阵后,对金琳笑道:“不管行不行,为兄的还是感谢贤弟,这样吧,为兄再欠贤弟一顿饭,算是答谢,如何?”金琳本就不怎么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,见汪静书故意逗她开心,于是也放下了思想包袱,笑道:“还是算了,总当债主麻烦。”
当天,汪静书就把金琳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父亲宰相汪必清,不过自然是略去了金琳的名字,只说是一个朋友的提议,汪必清听了之后一脸的凝重,虽然他对这些商业上的东西并不是十分了解,但是也知道这两个法子实在是很好用,不过横在中间的最大障碍就是节度使,恐怕要想实现这两个法子,会十分的困难。
待儿子离开后,汪必清去了书房,自己动手研了墨,提笔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本密折。!~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