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恩科(1/2)
寇准与赵昌回客栈收拾完东西,便与陈华一同向方城北面的大乘山进发..26dd.Cn有了这两个人跟随,陈华不得不放慢了速度。除了第一次见到历史名人的新鲜感外,他也是第一次与宋代文人相处,有样学样,这对他以后能更象宋人也颇有好处。
可惜,他的美好想法不久便被寇准那锲而不舍的追问所打破。要说到咬文嚼字,追根溯源,陈华远不是这个时代那些寒窗苦读的文人的对手。人家学的就是古文,经史文章背得滚瓜烂熟,引经据典那是张嘴就来。
要出糗,要露馅,陈华见势不妙,便反客为主,频频向寇准发问起来。咱的优势是什么?那就是知识多而杂,见识广而博,且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看法,嘿嘿,再加上两句无耻的剽窃,跟你之乎者也掰古文,傻子才这么干呢!
于是,陈华开始很不地道的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忽悠古人,“寇兄弟,你言必称圣人,语必带子曰,可知圣人著书时乃在春秋战国,千多年的时光荏苒,事易时移,现今既不适合诸侯分封,则书中所载圣人之言也不必尽信。”
“谬矣,大谬矣。”寇准和所有古代读书人一样,听到有人说先师至圣的坏话,立刻面红耳赤,瞪起了眼睛,就象现代的狂热粉丝听到有人诋毁自己的偶像是同样的反应。
“停,停,你先听我把话说完。”陈华赶紧制止寇准的抓狂,接着说道:“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,请问何解?”
哼,寇准翻了翻眼睛,强压怒气说道:“圣人说: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意思就是……”
“意思是说:对于老百姓,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,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。”陈华笑着补充道:“然而,此乃圣人本意乎,圣人倡导有教无类,我认为此乃后人之误解。”
“你说此句何意?”赵昌在旁饶有兴趣的插嘴道。
“结合上下文的语境,我认为应该如此理解: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。民可,使由之,不可,使知之。陈华见二人有上钩的趋势,心中暗喜,说道:“意思是说,诗、礼、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,一定要抓好,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,好,让他们自由发挥,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,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,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。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本意嘛,好好的一句话,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改成了孔夫子要愚弄人民,要阻挠人民知书答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,真是可恨,可恼哇!若孔老夫子在天有灵,定要从棺材里跳出来,狠扇这个混蛋几个耳光。”说完,陈华一副痛心疾首,义愤填膺的样子,拧眉瞪目握拳,气势,对,气势很重要。
寇准和赵昌面面相觑,有些糊涂,难道是老师教错了,想反驳,可陈华说得确实有道理,而且这古文没有标点符号,句读本就是难点,各人理解不同也无可厚非。要说真正无误,除非孔老夫子再生,可这却是绝无可能的事情。
“可,可大家都是这么理解的。”赵昌说完觉得说服力不够,又补充道:“从古至今,历代文人都是如此解读,怎的还有错不成?我看你是别出心裁,故意混淆视听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